今天我们来介绍位于伦敦西北部的大区——Barnet(巴内特)区。对于许多不熟悉此处的读者来说,这个区也许是第一次被自己所知,但Barnet和中国人的渊源其实算是伦敦诸行政区内最深的一个。
//人丁兴旺巴内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这幅图:
这是一幅把伦敦诸区都画上了不同的护照封面,是保加利亚艺术家Yanko Tihov的作品。他制作了一系列世界名城的少数族裔地图,在这些作品里,一个行政区内,哪个国家来的人在此占总人口数最高,那么在这幅图里对应的区域,就画上那个国家的护照。
这张图里可以看到很多区都被画上了印度护照的标志“阿育王柱头”(凡黑底区域即为印度籍强势区)和波兰标志“波兰鹰”(朱红底色鹰标区域),但我们的国徽则比较不显眼,只在新金融城(也就是金丝雀码头)所在地——Tower Hamlets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过,中国人虽然在Tower Hamlets是第一大少数族裔,Tower Hamlets却并不是伦敦中国人最多的地方。根据上一次英国人口普查(2011年)的结果,巴内特才是拥有最多华人的伦敦行政区,总人数为8259人,在全国仅次于曼城和伯明翰两个大区。
而在2020年的统计中,巴内特区内的华人总数已经破万,达到1万1千1百人;并且按照巴内特区政府的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中国人会是所有单一来源国内,人口增长比例最大的群体,超过巴基斯坦、印度等传统移民大国,甚至高于整个阿拉伯民族。
虽然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巴内特,但这里面应该会有一部分人听说过被称为伦敦华人区(不是唐人街)的Colindale,Colindale其实就是巴内特区内的一片街道。Colindale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华人移民聚居的情况,属于伦敦最老牌的华人区。
人多,是巴内特的一大特点。实际上,巴内特不但有全伦敦最多的华人人口,也同时有最多的犹太人口,以及全伦敦最庞大的总人口。
在最近的人口估计(人口统计数据只能来源于10年一次的全英人口普查,此外均为估计)中,巴内特政府认为巴内特人口总数已经达到402700人,排名伦敦第一,且大概率是伦敦唯一一个人口超过40万的行政区。
同时巴内特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伦敦市政府在2017年的估计,按照当时估算,巴内特要达到今天的人口数需要进入2023年,2020人口仅为392000左右;巴内特自己的估算显得更贴合现在情况:估算中2020-2021年之间人口为400700至403700人,正是当前估算所在的区间。
同时按照伦敦市政府的估计,在2030年,巴内特人口第一的头衔会被Newham取代,届时本区将成为伦敦人口总数第二大区。
//超级居住区巴内特//
不管最终会不会被取代,在目前和过去,以及未来至少一段时间里,巴内特都是伦敦人口最多的区。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巴内特并不特别接近伦敦市中心,为什么它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居民呢?
实际上,伦敦人口最多的3个区:Barnet、Croydon和Newham中,Barnet和Croydon都处于伦敦边缘,只有Newham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处于伦敦边缘的这些行政区,又往往都曾经是“自成一派”的,拥有完整经济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区域,比如Croydon就曾经多次申请过成为一个城市(当然就算成为了城市它仍然还是属于大伦敦地区)。
由于本身的经济体系比较完整,像巴内特这样的地方,对伦敦市中心的依赖性就较弱。以基础设施为例,在巴内特生活是不需要“进城购物”的,因为没有多少东西是只有到伦敦中心区才买得到。
位于巴内特的Brent Cross(私以为现在更应该叫Barnet Cross)既是一个车站,也是伦敦西北区最大的商业区,其核心建筑群Brent Cross购物中心是全伦敦第3大的购物中心,也是最早开业的购物中心之一,在1976年开张时,放眼伦敦,除了金融城和威斯敏斯特之外是没有如此大型的成熟商业区的。
因此凭借着这样一个超级大商场,住在巴内特及周边的行政区的居民就都不需要三不五时地到伦敦中心区这样的商业区采购和逛街来解决衣食问题,所以只要是日常事务与伦敦中心区的联系不大(比如不在金融服务业上班),住在巴内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一个很好的选择应该是Croydon,因为也有大型商业区Whitgift,但是不如Brent Cross大)。
今天的巴内特仍然还保留着当初抢先建立起中心区外商业重镇所带来的的优势:在CBRE的统计中,巴内特区内足足有2150家商店,仅次于威斯敏斯特(但差距很大,威斯敏斯特有接近6000家),比金融城、金丝雀码头和肯辛顿区还多,因此巴内特虽说在位置和经济水平上属于伦敦的一个“村”级地带,但购物环境却是市中心级的。
凭借着大型商业中心的先发优势,以及由于地处伦敦边缘带来的较低的房价水平(上世纪),巴内特和Croydon吸引了大批不需要住在伦敦中心区附近的居民,成为了全伦敦人口总数最多的两个行政区。
同时,对于成年外国移民来说,金融城的大量白领工作(office-based work)其实是不适合他们的,因为这些工作往往要求英国当地教育机构的学历,甚至从业资格;而在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前往英国的移民则大多无法从事这类工作,以21世纪初为例:即便在2007-2010年间,每年移民英国的外国人口在55-60万左右,但搞教育的雇员则从3.5万到10万人不等,最高时也只占移民总数的17%,最低时还不到7%。
因此这些移民大多更适合从事商业贸易,或进行生活服务和技术工种的工作,这些人与金融城和威斯敏斯特这样的地方其实没有多少联系,但同时又是移民的大头,因此可以合理推断伦敦移民者中的大部分人都不需要住在伦敦中心区附近,而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对于这些人,巴内特这样的地方是很适合居住的。这也可以作为解释为什么Colindale这样的华人区会出现在巴内特。
而除了商业区建立的早之外,巴内特还有一个其他所有行政区都无法匹敌的优势:拥有最多的优质小学。
在CBRE的统计中,巴内特的学校数量单独占了一个级别:全区共有38间优质小学,为伦敦之最。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巴内特是一个生活设施和教育设施都十分完善,且都很优秀的区域,基于生活的便利性和教育资源的优越,有最多的人居住于此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顺带一提,巴内特同时也是全英顶级的中学学区,当年的全国第一公校Henrietta Barnett School和后来的全国第一公校Queen Elizabeth’s School都在巴内特,这也让全英公校排名前三的两席都被巴内特拿下。
38个优质小学对应着38个优质学区,再加上顶级公立中学,巴内特对于中国移民的吸引力可谓是相当强,无怪乎按照过往经验,区政府认为中国人会是未来增长最多的少数裔群体,似乎也非常合理。
//巴内特的投资市场//
那么商业和教育设施都很完善的巴内特适不适合投资呢?
实际上巴内特并不算特别适合投资。这也再次加强了它“超级居住区”的特色,因为房价或者租金涨幅过大的区域往往伴随着大量开发,整个区域的建设节奏很快,生活气息也会因此而减少。
我们首先看看巴内特和周边几个区域,以及伦敦中心活动区代表Camden和伦敦“奥运景气”房地产代表Newham的房价对比。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巴内特的涨幅相对与其紧挨着的两个行政区Brent和Haringey(Brent在其西南方,Haringey在其东南方)并不高,也不如伦敦中心区的Camden和奥运会后大开发的Newham,相对于上文说过的各类资源,巴内特的平均房价其实还是比较低的。
而租金方面,巴内特的平均租金回报率也只有3%,与英国目标名义通胀率相比只高出1%,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比高出2.27%,相比其他区域并没有多少优势,因此出租收益也不算很高(但也不算低,属于伦敦西北区平均水平)。
如果抛开收益来看,巴内特的销售和租赁市场倒还有相对稳健的支撑,在销售方面,巴内特的新房供给属于连年无法达到需求的情况,按照伦敦住房供给评估的要求,巴内特每年应该新增3060套住房,而现在巴内特2019年的新建住房量2183套,有877套的空缺。
除此之外,Brent Cross也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届时预计将创造超过9500套新住房和26000个新工作岗位,按照英国户均人数2.3人(理论上伦敦应该更小)计算,26000个新工作岗位最多对应10834-26000套住房,因此也会有一部分住房需求可能流入巴内特。
在租赁市场上,巴内特区内有Middlesex University。虽然这所大学名气不如UCL和KCL等响亮,但却是全伦敦学生人数第4大的大学,有大约2万名学生,因此也可为创造一定的租赁需求。
总而言之,巴内特的投资回报水平不算很高,但投资稳健性和流动性有一定保障,其作为自住区的价值大于其作为投资区的价值。
//参考来源//
Barnet Council (2021) Demography
Barnet Council (2021) Socio Economics
Barnet Council (2018) Barnet Housing Strategy 2019 – 2024 Draft October 2018
Daily Mail (2019) UK's best schools revealed: London dominates rankings as Barnet's Queen Elizabeth's School is top state school
CBRE (2021) London Living:Borough by Borough 2020
Barnet Council (2021) Socio Economics
Migration Observatory (2014)Highly Skilled Migration to the UK 2007-2013
Wikipedia(2021)London Borough of Barnet
http://GOV.UK (2020)Chinese ethnic group: facts and figures
|